洋蔥

贪婪,找不到比这更好的词了,是件好事。

前面几节,我们学习了设计模式中的创建型模式。创建型模式主要解决对象的创建问题,封装复杂的创建过程,解耦对象的创建代码和使用代码。

其中,单例模式用来创建全局唯一的对象。工厂模式用来创建不同但是相关类型的对象(继承同一父类或者接口的一组子类),由给定的参数来决定创建哪种类型的对象。建造者模式是用来创建复杂对象,可以通过设置不同的可选参数,“定制化”地创建不同的对象。原型模式针对创建成本比较大的对象,利用对已有对象进行复制的方式进行创建,以达到节省创建时间的目的。

从今天起,我们开始学习另外一种类型的设计模式:结构型模式。结构型模式主要总结了一些类或对象组合在一起的经典结构,这些经典的结构可以解决特定应用场景的问题。结构型模式包括:代理模式、桥接模式、装饰器模式、适配器模式、门面模式、组合模式、享元模式。今天我们要讲其中的代理模式。它也是在实际开发中经常被用到的一种设计模式。

话不多说,让我们正式开始今天的学习吧!

阅读全文 »

对于创建型模式,前面我们已经讲了单例模式、工厂模式、建造者模式,今天我们来讲最后一个:原型模式。

对于熟悉JavaScript语言的前端程序员来说,原型模式是一种比较常用的开发模式。这是因为,有别于Java、C++等基于类的面向对象编程语言,JavaScript是一种基于原型的面向对象编程语言。即便JavaScript现在也引入了类的概念,但它也只是基于原型的语法糖而已。不过,如果你熟悉的是Java、C++等这些编程语言,那在实际的开发中,就很少用到原型模式了。

今天的讲解跟具体某一语言的语法机制无关,而是通过一个clone散列表的例子带你搞清楚:原型模式的应用场景,以及它的两种实现方式:深拷贝和浅拷贝。虽然原型模式的原理和代码实现非常简单,但今天举的例子还是稍微有点复杂的,你要跟上我的思路,多动脑思考一下。

话不多说,让我们正式开始今天的学习吧!

阅读全文 »

上两节课中,我们学习了工厂模式,讲了工厂模式的应用场景,并带你实现了一个简单的DI容器。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另外一个比较常用的创建型设计模式,Builder模式,中文翻译为建造者模式或者构建者模式,也有人叫它生成器模式

实际上,建造者模式的原理和代码实现非常简单,掌握起来并不难,难点在于应用场景。比如,你有没有考虑过这样几个问题:直接使用构造函数或者配合set方法就能创建对象,为什么还需要建造者模式来创建呢?建造者模式和工厂模式都可以创建对象,那它们两个的区别在哪里呢?

话不多说,带着上面两个问题,让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吧!

阅读全文 »

在上一节课我们讲到,当创建对象是一个“大工程”的时候,我们一般会选择使用工厂模式,来封装对象复杂的创建过程,将对象的创建和使用分离,让代码更加清晰。那何为“大工程”呢?上一节课中我们讲了两种情况,一种是创建过程涉及复杂的if-else分支判断,另一种是对象创建需要组装多个其他类对象或者需要复杂的初始化过程。

今天,我们再来讲一个创建对象的“大工程”,依赖注入框架,或者叫依赖注入容器(Dependency Injection Container),简称DI容器。在今天的讲解中,我会带你一块搞清楚这样几个问题:DI容器跟我们讲的工厂模式又有何区别和联系?DI容器的核心功能有哪些,以及如何实现一个简单的DI容器?

话不多说,让我们正式开始今天的学习吧!

阅读全文 »

上几节课我们讲了单例模式,今天我们再来讲另外一个比较常用的创建型模式:工厂模式(Factory Design Pattern)。

一般情况下,工厂模式分为三种更加细分的类型:简单工厂、工厂方法和抽象工厂。不过,在GoF的《设计模式》一书中,它将简单工厂模式看作是工厂方法模式的一种特例,所以工厂模式只被分成了工厂方法和抽象工厂两类。实际上,前面一种分类方法更加常见,所以,在今天的讲解中,我们沿用第一种分类方法。

在这三种细分的工厂模式中,简单工厂、工厂方法原理比较简单,在实际的项目中也比较常用。而抽象工厂的原理稍微复杂点,在实际的项目中相对也不常用。所以,我们今天讲解的重点是前两种工厂模式。对于抽象工厂,你稍微了解一下即可。

除此之外,我们讲解的重点也不是原理和实现,因为这些都很简单,重点还是带你搞清楚应用场景:什么时候该用工厂模式?相对于直接new来创建对象,用工厂模式来创建究竟有什么好处呢?

话不多说,让我们正式开始今天的学习吧!

阅读全文 »

上两节课中,我们针对单例模式,讲解了单例的应用场景、几种常见的代码实现和存在的问题,并粗略给出了替换单例模式的方法,比如工厂模式、IOC容器。今天,我们再进一步扩展延伸一下,一块讨论一下下面这几个问题:

  • 如何理解单例模式中的唯一性?
  • 如何实现线程唯一的单例?
  • 如何实现集群环境下的单例?
  • 如何实现一个多例模式?

今天的内容稍微有点“烧脑”,希望你在看的过程中多思考一下。话不多说,让我们正式开始今天的学习吧!

阅读全文 »

上一节课中,我们通过两个实战案例,讲解了单例模式的一些应用场景,比如,避免资源访问冲突、表示业务概念上的全局唯一类。除此之外,我们还学习了Java语言中,单例模式的几种实现方法。如果你熟悉的是其他编程语言,不知道你课后有没有自己去对照着实现一下呢?

尽管单例是一个很常用的设计模式,在实际的开发中,我们也确实经常用到它,但是,有些人认为单例是一种反模式(anti-pattern),并不推荐使用。所以,今天,我就针对这个说法详细地讲讲这几个问题:单例这种设计模式存在哪些问题?为什么会被称为反模式?如果不用单例,该如何表示全局唯一类?有何替代的解决方案?

话不多说,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正式开始今天的学习吧!

阅读全文 »

从今天开始,我们正式进入到设计模式的学习。我们知道,经典的设计模式有23种。其中,常用的并不是很多。据我的工作经验来看,常用的可能都不到一半。如果随便抓一个程序员,让他说一说最熟悉的3种设计模式,那其中肯定会包含今天要讲的单例模式。

网上有很多讲解单例模式的文章,但大部分都侧重讲解,如何来实现一个线程安全的单例。我今天也会讲到各种单例的实现方法,但是,这并不是我们专栏学习的重点,我重点还是希望带你搞清楚下面这样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会在今天讲解,后面三个问题放到下一节课中讲解)。

  • 为什么要使用单例?
  • 单例存在哪些问题?
  • 单例与静态类的区别?
  • 有何替代的解决方案?

话不多说,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正式开始今天的学习吧!

阅读全文 »

上一节课中,我们针对版本1存在的问题(特别是Aggregator类、ConsoleReporter和EmailReporter类)进行了重构优化。经过重构之后,代码结构更加清晰、合理、有逻辑性。不过,在细节方面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比如ConsoleReporter、EmailReporter类仍然存在代码重复、可测试性差的问题。今天,我们就在版本3中持续重构这部分代码。

除此之外,在版本3中,我们还会继续完善框架的功能和非功能需求。比如,让原始数据的采集和存储异步执行,解决聚合统计在数据量大的情况下会导致内存吃紧问题,以及提高框架的易用性等,让它成为一个能用且好用的框架。

话不多说,让我们正式开始版本3的设计与实现吧!

阅读全文 »

第25节第26节中,我们讲了如何对一个性能计数器框架进行分析、设计与实现,并且实践了之前学过的一些设计原则和设计思想。当时我们提到,小步快跑、逐步迭代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开发模式。所以,针对这个框架的开发,我们分多个版本来逐步完善。

在第25、26节课中,我们实现了框架的第一个版本,它只包含最基本的一些功能,在设计与实现上还有很多不足。所以,接下来,我会针对这些不足,继续迭代开发两个版本:版本2和版本3,分别对应第39节和第40节的内容。

在版本2中,我们会利用之前学过的重构方法,对版本1的设计与实现进行重构,解决版本1存在的设计问题,让它满足之前学过的设计原则、思想、编程规范。在版本3中,我们再对版本2进行迭代,并且完善框架的功能和非功能需求,让其满足第25节课中罗列的所有需求。

话不多说,让我们正式开始版本2的设计与实现吧!

阅读全文 »
0%